中国民间文化中有众多的地域神和行业神,寄托着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的追求,同时,也约束着其行为,使之向善向美。而众多神祗渐渐趋于统一,例如关公、妈祖等神祗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商业神。妈祖信仰渐为航海商人和沿海地区的商人所接纳,而关公则成为全国各地共同崇拜的商业神。
关公崇拜最早起于荆州一带,史书记载,关公死后不久,即在荆州成为祭祀的偶像,家家供奉,玉泉山的关公祠,是这种崇拜的反映。此后数百年间,关公信仰一直深深扎根于荆州一带。隋唐时期,关公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到明朝时,关公崇拜受到朝廷的推崇,并在民间得到更大的发展。关公信仰已根深蒂固,并顺理成章地成为武圣人。
关公之为神,因其道德,对君主的忠,对兄弟的义,关公的伟大还在于他的勇武而儒雅。《三国演义》的评论家毛宗岗说三国有“三绝”,诸葛亮是“智绝”,曹操是“奸绝”,关公则是“义绝”。他论道:
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竹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做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
关公的商业信仰是由晋商沿袭的,其会馆祭祀之神灵为关公,因其是山西人,以义行天下,最受乡人崇敬,成为晋商的精神偶像。河南舞阳北舞渡山西会馆有一块《创建戏楼碑记》说出了山西商人敬奉关公的原因,原碑记称:
山左有孔子道德高于万山,世人重其文也,然有文以为之经,必有武以为之纬。惟我关羽生于山右,仕于汉朝,功略盖天地,神武冠三军,尤可称秉烛达旦,大节垂于史册,淘足媲美孔子,躬当武夫子称,护国佑民,由中达外,至今普天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三晋商贾贸易□□上者夙托神庇无往不利,思仰答于万一弗□祀像以表诚前。
崇拜是因为其身上有可以寄托的精神所在,老百姓给他上供、烧香、磕头,是敬仰他的义气;江湖人物皈依在他的神像下,是想分享他的神武;朝廷修庙宇、镀金身,是想用他的忠心来劝化人民。商人把关公变成他们的财神,因为他们在关公身上发现了商业活动所需的义。明代李光晋说:
夫古今言义者,皆属之君臣,而于朋友则言信。兄弟而以义言,则自刘先主于关张始也。先主起于涿郡,寿亭侯起解州,西乡侯亦涿郡人,二人生不同地,居不同族,先主虽中山靖王之后,一贩履之夫耳!非有爵位名号蚤有声于天下,而猝相遇于崎岖草泽中,意气欢投,约为弟昆,此识见有大过人者。卒之间关险阻,死生本分,其信严乎天地,炳如月星,可谓知大义矣。嗟夫!使世人旧皆能见义以忘利也,则恩谊之情笃,而身家之心轻矣。以处君臣、兄弟、朋友之伦,何所不可哉?余故持表而出之,以为世之臣弟友者劝功焉。
义,既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品格,也体现了一种善良美好的心灵。古人讲兄弟之义、夫妻之义、朋友之义、君臣之义等,就是说人在社会生活的各种关系之中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艰危留给自己,把利益献给别人。这样的人才有义,有义方为善。
做人以义为先,经营以诚信为本。对待错综复杂的人文关系,面对鱼龙混杂的社会公众,商家只有一张永久的通行证,那就是诚信。我为人人,方能人人为我。我诚信待人,人才能以诚信待我。“不利而无不利”。在经营活动中,坚守诚信原则,坚持奉献精神,才会获得广泛的信赖,赢得广泛的客户,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贪图小利,必然会失去大的利益,是经营中的近视症患者,非儒商大家之所为。这正是徽商的商业神朱夫子与晋商的商业神关夫子之间相通的地方。
关公崇拜给了传统儒商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补:关公的义表达了他们为亲友、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作奉献、尽义务的道德诉求,关公待人之诚、为人之信,与他们诚信经营的哲学不谋而合。故关公崇拜既有现实的意义,又有操作上的便利。
请关公拜关公,并不是寄希望于借助关公的神力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而是寄托自己对其伟大人格的想往,自我激励,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坚定自己的诚信理念,然后轻松愉快地投入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中去,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崇拜,卸掉了人的心理重负,缓解了人的社会压力,寄托了人的精神想往,负载了人的道德追求,坚定了人的行为理念。这就是商人关公崇拜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
没有了
下一篇:古代文人对关公精神品德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