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是崇尚忠勇民族的“忠、义、仁、勇、礼、智、信”,实质上就是植根于中国人内心的中华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提出“三个倡导”,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关公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特点,增添文化内涵,实现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关公身上所呈现出的忠于国家,义于社会,仁于施政,勇于担当,礼于外邦,智于自然,信于人际等品格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法宝,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文化资源。关公文化经过一千八百多年的传承,其“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精神内核影响极其深远。关公不仅活在历史中,在世界的诸多地方还可以找到他的踪迹。关公庙宇遍天下,全国有关帝庙30万座,山西现存近3万座,台湾登记的关帝庙400多座,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1座。东南亚等海外华人聚居地都有宏伟精致的关庙建筑,这不仅体现了中华古代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成果,同时也表明关公文化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由此可见,关公精神是中国文化体系长久构建过程中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的文化积淀和精髓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载体,也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一条“精神纽带”。我们要认真汲取关公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大力弘扬关公文化中“忠、义、仁、勇、礼、智、信”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传统文化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关公文化的有机结合
(一)把传承发展关公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我们要在大力弘扬关公文化的基础上,紧紧扣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忠、义、仁、勇、礼、智、信”为切入点,把传承发展关公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结合关公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理解关公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结合关公文化的精髓和时代特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领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的重要意义。
(二)以弘扬关公精神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发扬关公精神时,我们要辩证对待,发展鉴别,合理扬弃,真正把关公文化这个宝库开掘好、利用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用文化凝聚人心,用精神鼓舞士气,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同时,充分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延伸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路径。今天我们关注关公文化,就在于这“忠、义、仁、勇、礼、智、信”的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跨越了时间,历经千年经久不衰;跨越了空间,被多个国家所接纳与传承。因此,在全社会宣传关公精神和关公文化是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好的补充。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关公精神的弘扬必然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